楊綿綿,1941年8月出生,畢業(yè)于山東工業(yè)大學,研究員工程師。曾任青島電冰箱總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,青島海爾電冰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、副董事長、海爾集團公司常務副總裁。現任海爾集團公司總裁、黨委副書記、董事局常務副主席,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。全國人大第七屆、第八屆、第九屆、第十屆代表。兩次入選美國《財富》雜志“美國以外世界50位商界女強人”,近獲得“2006中國十大卓越首席品牌官”稱號。
商界女強人
很久以前,男人寫下規(guī)則,制定了標準,這些規(guī)則和標準主宰著今天的商業(yè)環(huán)境。為了在這個依然是男人把持的財經界取得成功,她們憑借怎樣的獨特魅力,游刃有余,大放異彩?
“財經名女圈”關注財經界名女,讓讀者感受她們非同一般的人生。
人物評價
就是覺得她和別人不同,在她的同齡人還在利用上班時間買菜、織毛衣、洗衣服的時候,她在認真地讀書學習。楊綿綿大的特長在于,你本來期望的是二,她卻可以發(fā)揮到十?!獜埲鹈?/P>
她豪爽、豁達,講話和工作都揮灑自如,更像一個男子漢。但她這人平時就喜歡和我們開玩笑,沒有一丁點總裁的架子。和楊總裁一起工作,你會變得更年輕,因為她是一個有生活情趣的人?!枂T工
沒有楊綿綿的工作,張瑞敏的管理思想不可能如此順利地執(zhí)行,她擅長將首席執(zhí)行官制定的政策落實下去?!柂毩⒍?、管理專家潘承烈
在她身上閃現著細致而頑強的進取精神。經歷市場風雨,不事張揚,平和而有信仰?!懂敶浝砣恕冯s志
海爾集團從青島的一家電冰箱廠成長為價值122億美元的全球家電巨頭。楊綿綿在執(zhí)行海爾集團“一低三高”戰(zhàn)略方面功不可沒?!绹敦敻弧冯s志
如果是在機關單位,一位65歲的老太太,應該早已享受了10年安逸的退休生活。
記者也多次聽過楊綿綿充滿激情的演講,一談到海爾總是那么精到、新穎而富有沖擊力。對于在海爾傾注了20多年心血的楊綿綿來說,海爾就像她的第三個“女兒”。
人們喜歡將那些樸素而簡潔的文字——突出的業(yè)績、特別的影響力、管理的創(chuàng)新性和思路的前瞻性——看作是對這位兩次入選美國《財富》雜志“世界50位商界女強人”的中國杰出女企業(yè)家的真實評價。
“給張瑞敏做助手是我的機遇”
1963年,楊綿綿從山東工業(yè)大學內燃機專業(yè)畢業(yè),這位出生于上海的22歲女大學生沒有回到上海,而是在當地做了教師,后來又進過工廠,去海爾前在一家機關單位的引進辦過著波瀾不驚的生活。
碰到了張瑞敏,她的人生軌跡就變了。
1984年,張瑞敏力邀楊綿綿到青島電冰箱廠工作。許多年后,張瑞敏說:“當年力邀楊總裁一同創(chuàng)業(yè),就是覺得她和別人不同,在她的同齡人利用上班時間買菜、織衣、洗衣服的時候,她在認真地讀書學習。”今天看來,當年的這種印象也許是樸素和直觀的,卻由此奠定了一位杰出商界女性的創(chuàng)業(yè)史。
而楊綿綿在許多年后則說:“給張瑞敏做助手是我的機遇,跟他干,敢想事,能干事,能成事?!?/P>
也許正是張瑞敏的人格魅力感動了楊綿綿。
然而,楊綿綿的參與,是以艱苦和艱難為開端的。
對于那次影響一生的跳槽,后來楊綿綿自己形容說,當時完全是從天堂來到了地獄。正因為此,她那時還對自己的職業(yè)生涯進行了規(guī)劃:“那時候,真的是我個人都沒有想過,這個冰箱廠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,海爾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。當時我想,張首席也就多干兩年吧,他回去了,我也就回去了,結果一做就做了這么多年?!?/P>
1984年,中國經濟初破冰河,在缺乏現代企業(yè)管理氛圍的大背景下,張瑞敏率先把質量大旗舉起來,鮮明地提出實施名牌戰(zhàn)略,并將其作為海爾創(chuàng)業(yè)時期的大目標和企業(yè)長期生存發(fā)展的前提。楊綿綿馬上成了這一戰(zhàn)略的積極推動者和領導者。
如果說,在海爾的創(chuàng)業(yè)史上,張瑞敏更像一個管理理念的創(chuàng)造者、創(chuàng)新者,楊綿綿則更像一個“布道者”,是她將張瑞敏的思想水銀泄地般地迅速傳播到了企業(yè)的每一個角落。
海爾獨立董事、管理專家潘承烈評價說:“沒有楊綿綿的工作,張瑞敏的管理思想不可能如此順利地執(zhí)行,她擅長將首席執(zhí)行官制定的政策落實下去?!?/P>
創(chuàng)新使人永遠保持年輕
楊綿綿不僅善于執(zhí)行,她還是個善于動腦子的人。
當初,由于不懂冰箱怎么造,她就去圖書館找做冰箱的書,居然真找到了一本,書名叫《電冰箱》,作者單大可。她打聽到這人在上海,于是就趕到上海去請他做顧問,讓他從頭給自己講了一遍冰箱的基本原理。后來,他們就自己畫出圖紙,然后用單大可教的“土辦法”來造冰箱。
這種對創(chuàng)新的執(zhí)著追求現在已被海爾視為取勝的法寶。
如果當年沒有答應張瑞敏的邀請,1941年出生的楊綿綿也許和無數退休老人一樣,這個春季正和老伴一起在外旅游踏青。
但是,當年從機關單位跳槽出來的楊綿綿,20多年來還是“像男人一樣戰(zhàn)斗著”。
海爾的一名員工說:“她豪爽、豁達,講話和工作都揮灑自如,更像一個男子漢?!?/P>
“如果說有什么遺憾的話,我就是老想出去好好玩一下,放松放松,但一直沒有機會。不知道等我有時間了還能不能走得動?!?/P>
對喜歡旅游的楊綿綿而言,這個遺憾至少到目前還沒有機會彌補。
“現在我已經65歲了,已經過了退休年齡,但只要對企業(yè)還有用,我就愿意一直工作下去,因為忙習慣了,乍一停下來,可能還不適應,離不開了。”
這種內心的矛盾,記者完全能夠理解。
記者和楊綿綿有過許多次交談,她操著略帶上海味的普通話說海爾,說到興奮處本來就快的語速就會再提兩檔。
楊綿綿認為,這些年,海爾所以領先中國企業(yè)的經營潮流,就是沾了創(chuàng)新的光。20世紀80年代,市場物資供不應求,真正是“機器一響,黃金萬兩”,海爾率先實施了質量工程,到1988年就拿到了中國冰箱史上第一塊金牌。到1989年,供求已達到了平衡,產品質量成了關鍵,在這種情況下,很多企業(yè)開始抓產品質量了,而海爾又提升了一步:從抓產品質量延伸到了服務。當大家重視服務時,海爾又提出“為用戶創(chuàng)造需求”,出了洗衣機可以洗地瓜的著名案例。記者請楊綿綿談談海爾近兩年來的創(chuàng)新內容,她很專業(yè)地說了四條:
——T模式:把時間坐標標在流程節(jié)點上。海爾在2005年發(fā)展模式從流程再造到“人單合一”。2005年海爾把流程的節(jié)點加上一個T,把時間的坐標標在了流程的節(jié)點上,這個時間是全球式競爭的速度要求,所以這個探索是模式的探索。這個“T”首先是“時間(time)”的概念,其次這個“T”是實施一個有競爭的市場“目標(target)”,每一個節(jié)點都有一個市場競爭目標,第三個是“今天(today)”,今天的工作要有日期,要有日報、日清,第四個是每一項工作都是“團隊(team)”來完成的?!癟”模式是信息化和全程優(yōu)化的。
——從創(chuàng)新產品到創(chuàng)新國際標準。過去很簡單的競爭就是產品的競爭,但是產品的競爭再上一個檔次就是行業(yè)有沒有話語權,海爾今天做的探索有兩個產品標準,一個是熱水器的防電墻,一個是雙動力洗衣機的標準。洗衣機標準進入到國際標準,也就是國際標準覺得你這個企業(yè)標準可能上升為國際標準。海爾認為,行業(yè)標準就是行業(yè)的法律,創(chuàng)新行業(yè)標準,標志著企業(yè)具有行業(yè)話語權。因此,這個競爭不只是產品的競爭,而且是行業(yè)話語權的爭奪。
——從傳統(tǒng)的整機制造到垂直縱深發(fā)展的行業(yè)探索。海爾不但擁有96大門類15100多個規(guī)格品種的產品群,還利用已形成的門類齊全、規(guī)模效應的優(yōu)勢實現從整機制造到專業(yè)零部件、新型原材料、大規(guī)模集成電路、軟件開發(fā)的垂直縱深發(fā)展。在零部件、新材料和機器人等領域,海爾都已達到世界級水平,這不但保障了海爾的世界級制造水平,還成為海爾新的增長點,除為海爾服務外,還為通用、豐田、福特等世界級企業(yè)提供解決方案。
——從營銷產品到經營產品化品牌的探索。海爾的目標是創(chuàng)出屬于中國人的世界名牌,產品運營是創(chuàng)世界名牌的基本層面,世界級品牌運營商才是海爾的真正定位。隨著海爾品牌在全球市場的美譽提升,海爾品牌在全球市場運營中的地位也日益彰顯。在設計領域、制造領域、物流領域、配套領域、售后服務領域,海爾品牌吸引全球眾多品牌的戰(zhàn)略合作。
楊綿綿在58歲時學會了開車。許多休息日,她都自己駕車到基層檢查工作。像她學習駕車一樣,對一些新知識、特別是與企業(yè)經營管理相關的知識,她也都充滿著好奇,充滿著對學習的沖動。她每周要工作70多個小時,但她從沒有放棄過學習,包括休息日。她學習電腦、了解網絡,也關心著企業(yè)股票的漲跌。在新經濟的大潮中,她不僅沒有成為一個落伍者,而且成為企業(yè)創(chuàng)新的引路者、倡導者。在今天海爾的創(chuàng)新辭典中,有著楊綿綿不懈追求的影子。員工們說,與楊總裁一起工作,你會變得年輕。
管事先管人,管人帶作風
楊綿綿看重海爾這個團結奮斗的群體。
張瑞敏提出了“人人是人才,賽馬不相馬”的理念,楊綿綿則成正是一個公開、公平、公正的人才競爭平臺的搭建者。看看這支隊伍的年齡構成,我們便可以看出其中的活力:管理人員平均年齡27歲;看看那些不拘一格選拔上來的人才,我們便可以看出這一競爭平臺的威力:通過“賽馬”機制升遷到集團副總裁崗位上的有3人。
“你有多大才干,就為你搭多大舞臺”,“上崗靠競爭,在位要受控,屆滿要輪崗,末位要淘汰”,“賽馬不相馬”——海爾的這些人才理念、用人理念,已為許多人所熟識。
2000年2月的一天,有三名事業(yè)部的部長競爭制冷產品本部負責人。三人對本職工作都可謂行家里手,但對全局的發(fā)展卻缺乏清晰的思路。當有些評委認為按評議得分情況從三人中選出一個時,楊綿綿卻冷靜地說:“我認為三個人都不符合要求!”她指出,“胸懷全局者,才能擔當重任,當海爾的干部必須要有全局意識,有把握全局的能力,這是海爾向國際化邁進的重中之重和必然要求?!蹦侨皇聵I(yè)部長在楊總裁面前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,表示努力改進。在她的大力倡導和嚴格要求下,海爾各種人才迅速成長起來,其中省市專業(yè)拔尖人才就有38位。
楊綿綿是在用高尚的人格魅力,推薦、選拔、培養(yǎng)著一批批有志于海爾事業(yè)的優(yōu)秀人才。山東省十大杰出青年、海爾集團常務副總裁兼海外推進本部本部長柴永森,原是一位普通的中層干部,楊綿綿經常同他一起研究目標的可行性,途徑的可操作性,問題的糾偏等等,在這種研究和交流中,發(fā)現他有卓越的管理潛質,便提議由他擔任剛兼并過來的紅星電器廠總經理的重任。楊綿綿一方面放手讓他提思路,另一方面又手把手地和他一起制定了“不投入一分錢,靠海爾文化扭虧為盈”的改組方案,并在實踐中推進。在楊綿綿的支持下,柴永森不負眾望,帶領員工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,短短三個月即實現了扭虧為盈,并用兩年的時間走過了同行業(yè)二十年的發(fā)展路程,成為同行業(yè)的領頭雁。這個案例就是著名的《海爾文化激活“休克魚”》案例,成為被哈佛大學納入MBA案例庫的首家中國企業(yè)。